睽(kuí)卦是《 易經 》 六十四卦 之一,六十四卦中第38卦,是離上兑下的 卦名 。 代號是6:5,其 主卦 是6卦兑卦, 卦象 是澤,特性是愉快; 客卦 是5卦離卦,卦象是火,特性是光明而依賴。 陽數 比是6:5。 茂盛的河澤地帶,燃起了一堆火,斜視一眼,挺彆扭。 主客雙方關係很彆扭,這是睽卦對當前形勢的描述。 卦辭為, 睽:小事吉。 初九,悔亡。 喪馬勿逐自復,見惡人,無咎。 九二,遇主於巷,無咎。 六三,見輿曳,其牛掣,其人天且劓。 無初有終。 九四,睽孤,遇元夫,交孚,厲無咎。 六五,悔亡,厥宗噬膚,往何咎? 上九,睽孤,見豕負塗,載鬼一車,先張之弧後説之弧。 匪寇婚媾,往遇雨則吉。 右圖中,紅色表示當位的爻, 天藍色 表示不當位的爻,箭頭表示 有應 "。 中文名 睽卦 本 質
牡丹有著「花中之王」的稱號,盛開時花朵碩大而華美,層層疊疊的花瓣交織,更顯富麗堂皇之態,因而有繁華、吉祥、富貴、圓滿之意,又稱為「富貴花」。 而牡丹的姿態如同美豔動人的女子,也代指美女,更有「國色天香」的美名。 在古時,並沒有牡丹一詞,而是與芍藥齊名,到了唐代才以「牡丹」名稱之,正式將牡丹與芍藥區隔開來。 唐朝人特別迷戀牡丹,當時更有大量專為牡丹而作的詩、賦,甚至將其定為唐代的國花。 而後也陸續有人將牡丹的品種做詳實的記載,像是宋朝歐陽修的《洛陽牡丹記》、明代高濂的《牡丹花譜》等。 牡丹除了具備觀賞價值,也可入藥,其花朵有活血之效,能幫助女性緩解經期的不適,根、皮則有清熱、止血、止痛等功效,是相當具有藥用價值的花卉植物。 Photo by Gaozhen Guo on Unsplash
在五行理论中,"惠"字属于土行,但它也与"水"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因为"惠"的核心在于给予和接纳,而这正是水行的特点。 这也就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理解层面,即"惠"字 寓意中包含了慷慨赠予、开放心胸、丰厚回报等意义。 这是一个充满美好情感的五行,也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个五行,因此许多人对"惠"字有种特殊的好感。
羅陽醫師表示,「真正的痣」視深淺程度可分成3大類型,包括交接痣、複合痣、真皮痣。 交接痣: 長在表皮層和真皮層交接處,外觀平而黑,是最為常見的痣。 複合痣: 也在表皮層和真皮層的交接處,但再更往真皮更多一些,外觀微凸,可能有點長毛。 真皮痣: 更多長在真皮層,凸起幅度明顯,外觀會有如顆小肉芽,顏色常見為肉色、淺褐色,在台灣也俗稱「肉痣」,也多伴隨毛髮。...
丁:與字母J相似,意思同上。 鵰娜馬/Delay no more:前者是由中國大陸的「草泥馬」衍生而來,為粵語粗口「丟哪媽!頂硬上!」的諧音(參見袁崇煥);後者的粵語諧音為「屌那媽」,亦即「屌你老母」,意同於「草泥馬」。
五行屬什麼怎麼算? 五行屬性是一種命理屬性,怎麼看五行屬什麼其實很簡單,通常算命的第一個步驟都是先看一個人的年命,也就是會根據出生年份,算出五行屬什麼命,以下是五行命格查詢表,方便您五行測算: 甲子年生海中金命(1924,1984) 乙丑年生海中金命(1925,1985) 丙寅年生爐中火命(1926,1986) 丁卯年生爐中火命(1927,1987) 戊辰年生大林木命(1928,1988) 己巳年生大林木命(1929,1989) 庚午年生路旁土命(1930,1990) 辛未年生路旁土命(1931,1991) 壬申年生劍鋒金命(1932,1992) 癸酉年生劍鋒金命(1933,1993) 甲戌年生山頭火命(1934,1994) 乙亥年生山頭火命(1935,1995)
亞洲兩河流域、印度河-恆河流域、黃河流域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,東方的商(約前1558年—約前1046年)、周王朝(前1046年—前256年)和西方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亞述帝國(前934—前605年)、吠陀時代的古印度十六雄國和難陀王朝(前424—前322年)、大伊朗地區的米底王國(前678—前553年)和波斯 ...
【耳朵小的男人面相】 1、中医认为,人的耳朵主肾,肾脏在金木水火土中五行为水,肾脏代表一个人先天的身体健康,所以耳朵在面相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,尤其对男人面相学而言,耳朵更是有统领全身精气神的作用。 好的耳朵长相应该是耳朵大,耳垂大,耳朵厚实,这些都是身体健康的表现,更是面相好有福气的象征,我们常常在生活中看到,不少男子的面相中,耳朵薄小且耳垂尖尖,除了表示福分差也代表这人的身体健康不是很好。 2、有一种耳垂比较尖细的,民间称为鸡嘴耳,就好像鸡嘴一样尖尖的。 鸡嘴耳的男人相对比较薄情,不太值得托付,责任感差。 这类面相有很多看上去长相英俊却忘恩负义,甚至还欺骗女子感情骗取钱财的男子,我们不能说这样耳朵的男人都不好,只是相对大耳朵的男人而言, 跟鸡嘴耳的男子交往,女士们需要睁大眼睛。
石頭城位於南京市鼓樓區,是一處六朝時期的著名遺蹟。遺址位於現清涼山一帶,有"東吳第一軍事要塞"之稱,築於楚威王七年(前333年)。東漢建安十六年(211年),吳國孫權遷至秣陵(今南京),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,取名石頭城。它扼守秦淮河與長江的交匯口,"因山以為城,因江以為 ...
上兑下離